2021年9月26日,由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携手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华大集团共同打造的上海人体肠道菌群功能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并举行揭牌仪式。该中心以建立国内首个“中国人肠源模式菌种库”为目标,建设中国肠菌移植患者的“粪便银行”,为中国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提供资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教授、上海市科委朱启高副主任共同为工程中心揭牌,上海医药执行董事、总裁左敏,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环龙,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副主席鲍英菁,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吴宏,上海医药副总裁、上药信谊董事长顾浩亮等领导及嘉宾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来自上海市及静安区各委办局的嘉宾、上海十院、上药信谊、信谊联合、华大集团的专家、教授及管理者。
本次活动由上海医药制造管理中心副主任、上药信谊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德青主持。
一年多前,上海十院与上药信谊强强联手,后又有华大集团的加入,创造价值共同体,充分发挥上海十院的专业科研能力、上药信谊的产业化能力、以及华大集团在基因检测方面的行业优势,通过组建更完备的专业团队,围绕建立中华标准菌群库、肠菌胶囊产业化生产、新型功能菌株开发等项目,共同打造肠菌移植和特定功能性菌株开发中心,致力于为全民健康服务。
秦环龙院长对上海人体肠道菌群功能开发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做了详细介绍。肠道微生态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以及帕金森病、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肿瘤免疫和代谢综合征等肠道外疾病均有着重要的关联。研究这些疾病与肠道菌群的本质联系,并实施肠菌移植手术,已成为多种疾病临床治疗的颠覆性策略。
上海十院、上药信谊、华大集团三方,依托临床医学科创园区平台,已建成1000 m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GMP标准肠菌移植实验室,实现产业化生产及标准化制备,对降低治疗成本、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以及利用菌群移植提高疑难病症治疗有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海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吴宏表示上海人体肠道菌群功能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体现了“科学发展、创新融合”的原则,是多方联合、积极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联盟,既是对肠道菌群发挥作用的全新认识和实践,也是对国际前沿知识转化为临床应用和产业化的大力支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启高指出,肠菌移植的医疗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这项技术在国内起步较晚,行业内有关肠菌移植剂量及途径、肠菌制备等应用规范及指南尚未成熟。在此背景下,上海人体肠道菌群功能开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应运而生,标志着我国科研人员在肠道菌群移植技术领域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对华大集团发展历史,及近年来在全球和全国的科研和业务布局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提出引入更多资源、开展合作的愿景目标。
上海医药执行董事、总裁左敏分享了益生菌对人体免疫力提升的感受和学术观点。他表示,作为上药信谊的上级公司,上海医药十分看好微生态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和发展前景,将倾注更多资源,推动肠道微生态领域更多有价值的研究与发展,同时持续推进百年十院与百年信谊走向更深入、更密切的院企合作,共同致力于科研创新和产业化进程,以便造福更多患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教授对工程中心的成立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工程中心的正式启动,对奠定临床医学科研转化基础、打造中国肠道菌群制备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以及国内肠菌治疗创新发展都起着重要影响。上海十院、上药信谊、华大集团三方强强联合,把基础研究、研究转化以及临床应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医研企”的协同与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强有力的有机结合体,进一步推动我国肠道微生态研究发展,助力全民健康。
工程中心作为上海十院、上药信谊和华大集团共同孕育的成果,不仅仅是院企协同合作及医学成果转化的重要战略布局,更是探索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关键举措。在三方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工程中心将被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一流的肠菌移植和特定功能性菌株开发中心,引领行业发展!
图文供稿:信谊联合总经办